上世紀九十年代國企改革破產重組出售國有資產,現在的知名企業家基本都是那個時期完成的資本積累,然后進行房地產開發,也許我說得有些以偏概全,從縣域國企重組被私企業主收購,所走的路徑看,最后結局就是這樣的。
我們廠就是被一個民營小企業主收購的,當時被我們廠下崗職工譽為“蛇呑象”,為什么?因為當時這位小企業主資產不過兩百萬,我們廠89年固定資產就有兩千五多萬,破產改制作價一千一百多萬,不夠怎么辦?
小企業主有手腕,他們以我們棉紡廠作為抵押,從工行、建行等貸款一千多萬,順利解決問題了,那時房地產興起,他就把原自己小廠設備移到我們棉紡廠繼續生產,騰出來地塊作為抵押,拆遷搞房地產開發,由于地塊是核心區,憑一個鳥瞰圖房子就搶購一空……
小企業主發現房地產開發比開工廠來錢更快,利潤更高了,我們棉 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