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向縱深推進,每往前一步都不容易,要求我們用好方法論。
走進山東濟鋼集團老廠區,有兩塊牌子引人注目。一塊是礦井標識牌,標注著“建井時間1966年,封井時間2024年6月”。另一塊是公司新門牌,寫著“濟鋼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”。
這里曾有360米深的礦井、30多公里的巷道,如今建起全球第一條空間行波管關鍵工序自動化裝配試驗線。近年來,濟鋼積極推進轉型升級,主攻非鋼產業,積極發展空天信息等新興產業,成為我國首個全面退出鋼鐵產能的千萬噸級鋼企。
兩塊牌子,一塊代表舊產能出清,一塊象征新產能勃興。兩個場景,一個刻印舊模式,一個展現新技術。兩相對比,折射出新質生產力在老廠區的勃勃生機。
轉型不易,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:“落實改革決策,難以一蹴而就。我們先通過挖潛存續產業,讓企業 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