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財政部發布《關于加強“三公”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》(下稱《通知》)。其中,“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”廣受熱議,被業界解讀為旨在進一步約束國企拿地行為,控制隱性債務。
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、財政部原科研所所長賈康接受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采訪時表示,近段時間,多地土地市場低迷,使財政收入不足狀態加劇,而財政支出又是剛性的,部分地方領導出于政績等考慮,往往通過讓一些國企拿地,資金進入預算收入賬戶后再返還的方式,來“空轉”虛增土地出讓收入,做表面文章,弄虛作假掩蓋真實情況。
“《通知》的發布說明,財政部要對這方面的問題加強針對性管理,目的是起到防范和糾正錯誤做法的作用,這也是其履行管理職責的一種體現。”他說。
國企拿地的“非正常因素”
今年 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