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份以來,多家大型國資央企通過不同的渠道發布聲明,稱被不法分子冒用名義、偽造授權文件,通過非法線上投資平臺,推出有其公司背景的理財APP,并提醒投資者務必警惕,謹慎區分。
這樣的“李鬼”,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。今年1月份的時候,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便已發布過類似聲明。
為何“李鬼”們頻頻看上國資央企?一個重要原因是“李鬼”們希望讓國資央企背書,給投資者造成諸如“可獲得優質資源”“風險可控”“平臺和理財產品‘跑路’概率低”等假象,為自己“貼金”,以提高信任度。
根據國資委5月底公布的數據,今年1月—4月,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態勢良好,主要效益指標保持增長。其中,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62281.9億元,同比增長7.1%;利潤總額14388.1億元,同比增長15.1%。 ……
